?
中國大中城市近年灰霾或霧霾比過去多了。不少公眾幾乎能背出PM2.5的幾個大的來源: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業污染、燃煤污染、城市揚塵、生物質燃燒以及餐飲油煙。但是,真的只有這些了嗎?如果你站在大地上,放眼四周,揣摩那些各種可能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源”,你就會想,也許有些東西,我們仍舊在忽視,需要持續的努力去探索和揭穿。比如,氨。氨是一種無色氣體,惡臭,極易溶于水,是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氨與酸反應生成的銨鹽,其質量濃度是衡量氨對空氣以及PM2.5影響的方法之一。主要的兩種銨鹽——硫酸銨、硝酸銨——在PM2.5中的占比能有多高?下圖是北方一個典型的省會城市pm2.5顆粒中不同化學成分顆粒物數量的占比圖,雖然數量不大,但危害相當嚴重,重度霧霾天氣的占比遠遠高于這個比例。。空氣中大量氨氣從何而來?中國農業大量施用氮肥以及持續擴大的禽畜養殖業是氨污染的較大來源,城市周邊工業氨排放也是原因之一。2006年中國的氨排放總量為980萬噸,已經超過北美與歐洲的總和。并且,在過去20年間,中國一直是全球較大的氨排放國家。如果氨排放從2006年至2015年保持和以前一樣的增速,“十二五”期間控制二氧化硫帶來的顆粒物濃度的削減,會被氨排放增長所抵消。燃煤、汽車尾氣污染源等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氣中先氧化成氣態硫酸、硝酸,再與農業、工業排放的過量氨氣中和,生成硫酸銨、硝酸銨顆粒物。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氨溶于水,1體積水能溶解700體積的氨,這意味著當大氣濕度增高時,氨會更容易與水進行反應,水又吸收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變成液相亞硫酸和亞硝酸。在合適的氧化反應條件下,就會轉化成硫酸和硝酸,與氨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顆粒態的硫酸銨和硝酸銨。大氣中的氨對顆粒物的形成和增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大氣霾污染的生成促進劑?!盤M2.5和氨的關系雖是空氣學者的常識,但目前對氨排放的研究并不充分。其中的秘密,仍舊期待更多的人去揭穿。(來源:網絡)